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出自三国的成语,如:草木皆兵,草船借箭

2023-08-07 08:54:30
TAG: 成语
Chen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 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等成语,就不多说了~~~~

桃 园 三 结 义
捉 放 曹 操
温 酒 斩 华 雄
小 霸 王 孙 策
青 梅 煮 酒 论 英 雄
三 顾 茅 庐
草 船 借 箭
赤 壁 大 战
大 意 失 荆 州
火 烧 连 营
三 国 归 晋
桃 园 三 结 义
捉 放 曹
温 酒 斩 华 雄
割须断袍
青 梅 煮 酒 论 英 雄
三 顾 茅 庐
草 船 借 箭
大 意 失 荆 州
火 烧 连 营
三 国 归 晋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76033.html
善士六合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真颛

草木皆兵不是三国的成语

是淝水之战时形容符坚的。

草木皆兵出自哪里

草木皆兵出自唐朝房玄龄著的《晋书·苻坚载记》。节选: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后人根据这段记载提炼出成语“草木皆兵”。草木皆兵的词语用法:1、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九回:“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2、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我听了这话,心里觉得梦兆不祥,也和理翁的见解一样,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成语寓意:“草木皆兵”这个典故含有心理学错觉的元素。人在极度惊慌状态下产生多疑心理,是对外界事物歪曲的知觉。这种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是主观努力无法克服的。只要具备条件,它必然会产生,草木皆兵就是在失败而慌张的情境下产生的错觉。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前秦王朝统治。前秦的国王苻坚野心很大,企图统治整个中国。前秦建元十九年,他亲自率领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大举南下。开始,苻坚的部队进展很顺利。由大将苻融率领的先头部队很快攻克了寿阳(今安徽省寿县),由另一大将梁成率领的五万秦兵在洛涧摆下了阵势,准备阻挡晋军的反击。形势对东晋很不利,但以宰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临危不惧,决定运用计谋,战胜比自己人数多几倍的敌人。谢安先让人到处散布晋军兵少、粮草将尽的消息,苻融果然上当了。他派人告诉苻坚说:“敌人兵少又不善战,很容易取胜,我只是怕他们要逃跑,所以我们应快速进军,一举抓住他们的统帅,那样的话,晋军就会不攻自溃了。”苻坚一听大喜,立即把大部队留在项城,自己只带了八千精兵,日夜兼程,赶到寿阳。与此同时,晋军的龙骧将军刘牢之率领五千英勇善战的士兵,趁着夜幕掩护,突袭驻守在洛涧的秦军。根本没把晋军放在眼里的秦军,做梦也没想到晋军会从天而降,他们立刻慌作一团,许多人还在睡梦之中就做了刀下鬼。当时正值隆冬时节,又恰好是个阴天,远远望去,河上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十分严整。八公山连绵起伏,地势十分险要。山上的草木随风而动,仿佛有无数个东晋士兵正在操练。苻坚顿时吓得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一旁的苻融说:“晋军哪里是一支弱旅?分明是一支劲旅啊!”不久,谢玄要求苻坚把军队稍向后退,以便晋军渡过淝水决战。苻坚果然中计,结果前秦军在后退时遭到晋军的突然袭击,伤亡惨重,大败而归。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淝水之战。
2023-08-06 13:55:571

草木皆兵出自哪里 草木皆兵的出处

1、草木皆兵出处:晋书·苻坚载记。 2、草木皆兵,汉语成语,拼音是cǎo mù jiē bīng,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 3、成语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2023-08-06 13:56:101

草木皆兵出自哪个故事?

  “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东晋皇帝派大将谢安、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结果秦军大败,这也是历史一场著名以少胜多的战役叫“淝水之战”。话说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苻坚一直雄心勃勃,总想灭掉东晋,统一天下。他在几次跟东晋的小接触中,打败了晋军,于是就骄傲起来,自以为天下无敌,不听别人的忠告,终于向东晋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出兵之前,苻坚曾向大臣宣布要进攻东晋的决定。当时一些善于逢迎谄媚的大臣赶紧奉承说:“陛下出兵去打东晋,一定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胜利是可以预料的。”  可是尚书左仆射权翼却表示反对,他严肃地指出:“东晋虽说偏安江南,力量薄弱,可他们内外齐心,君臣和睦,还有谢安、桓冲这些有名的将领,都是智勇双全之人。依我看,目前去攻打东晋,恐怕时机还不成熟。”  太子左卫率石越也附和说:“权翼说得对,东晋还有宽阔浩瀚的长江作为天然屏障,我们切不可小看他们。”  秦王苻坚一听,不由得火冒三丈,他怒气冲冲地说:“长江有什么了不起!我的军队这么多,只要我一声令下,每个人把马鞭子扔进长江,就能把江水截断。那时候他们还拿什么做屏障?”苻坚不听权翼、石越等人的劝告,一意要进攻东晋。  后来,因为苻坚的过于轻敌,致使晋军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淝水之战以秦军失败而告终。同时,淝水之战也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这场战役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何时,做人做事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这个世界上没有像模子一样刻出的坏人,平时大家都是好人,至少都是普通人。但正因为一到关键时刻就会变成坏人,所以才可怕,所以才不能掉以轻心。”
2023-08-06 13:56:312

草木皆兵出自哪个作者的书

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作者苻坚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subview/44660/5122373.htm?fr=aladdin#2
2023-08-06 13:57:082

草木皆兵出自哪个战役

草木皆兵出自赤壁之战。草木皆兵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出自于东汉末年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当时三国时期的魏国与孙吴联军在长江北岸的赤壁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由于赤壁地势险要,加上东吴大将周瑜采用了火攻战术,导致魏军大败,损失惨重。据《三国演义》等史书记载,当时的曹操率领的大军在攻打赤壁时,因为江面上突然出现了大量草木,误以为敌军已经设下了埋伏,于是惊慌失措,四散奔逃,最终导致了全军覆没的惨败。“草木皆兵”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意思是指由于意外的事情或者错觉而感到非常恐惧和紧张,甚至到了失去理智、无法自拔的程度。赤壁之战的意义赤壁之战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役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了许多文艺作品的题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描写了赤壁之战的全过程,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此外,赤壁之战还激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他们以赤壁之战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赤壁之战对世界历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场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揭示了中国古代军事战术的一些特点和奥秘,对后来的军事理论和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赤壁之战也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契机,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草木皆兵
2023-08-06 13:57:181

成语典故_草木皆兵的典故 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出自哪里?

成语典故_草木皆兵的典故 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出自哪里?   草木皆兵的典故:草木皆兵出自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意思是说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典故: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三八三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九十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八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二十五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
2023-08-06 13:57:361

成语“草木皆兵”一词出自哪里?这里面有什么故事?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东晋时,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苻坚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结果输了。
2023-08-06 13:57:452

“草木皆兵”这一成语出自中国历史上哪场战役?

出自于肥水之战。因为当时苻坚落败。他逃亡的过程中听到了一些草木的声响,就很害怕,军心大乱 最终被灭。
2023-08-06 13:58:353

草木皆兵是怎么来的?来自哪一场战争?

草木皆兵,源自于淝水之战,当时秦军和晋军打仗,秦国的王遭到了败战后心生惧意,看到进军所在之地的草木,都觉得是士兵。
2023-08-06 13:59:114

成语“草木皆兵”一词出自哪里?

这个成语出自《晋书u2022苻坚载》一书,故事是秦王苻坚,当时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不料首战大败,苻坚慌了手脚。夜里在前线视察,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这就是草木皆兵的由来
2023-08-06 13:59:491

成语“草木皆兵”出自古代时期的哪场战争

草木皆兵同义词为:风声鹤唳,杯弓蛇影,反义词有:若无其事稳如泰山措置裕如,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草木皆兵出自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关于淝水之战>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寿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坚,苻坚先下手为强,杀掉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不称皇帝)。   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之后 ,国力大增,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陜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北并吞鲜卑拓跋氏之代国,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政策,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王猛死后七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   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马矅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以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
2023-08-06 14:00:201

草木皆兵出自哪场战争

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2023-08-06 14:00:273

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什么战役?

D.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释疑: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示例: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其中~代表本词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变得十分强盛.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攻打南方.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袭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在这场战役中,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
2023-08-06 14:00:331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历史典故出自于古代安徽什么战役?

是的
2023-08-06 14:00:449

草木皆兵出自哪场战争 你知道吗?

1、草木皆兵出自淝水之战。 2、草木皆兵,汉语成语,拼音是cǎo mù jiē bīng,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2023-08-06 14:01:361

“草木皆兵”成语出自何处? “草木皆兵”这个成语出自何处?具体的故事讲什么的?

草木皆兵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2023-08-06 14:01:431

草木皆兵出自哪个战役 成语草木皆兵出自什么战役

1、草木皆兵出自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当时中国北方的前秦欲灭南方的东晋,并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2、战争起源:前秦的苻坚在夺得帝位,重用汉人王猛之后,国力强大,在相当短的时间之内东灭前燕,南取梁(汉中)、益二州,北并吞鲜卑拔拓氏之后代,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 3、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政策,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但一心希望尽早统一中国的苻坚却嗤之以鼻,并说:“区区长江天险算什么?我拥有百万大军,只要我一声令下,叫士兵们把皮鞭投入长江,足可断掉流水了!”此为成语“投鞭断流”之典故。王猛死后,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 4、兵力比较:前秦:27万氐族兵(主力,投入决战者15万),20余万鲜卑等其他族兵力(主要在荆州战场),60万民夫(未投入实际作战)。号称百万东晋:8万北府兵,决战时,兵力为7万。
2023-08-06 14:01:491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等成语出自赤壁之战对还是错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等成语出自赤壁之战是错。投鞭断流、草木皆兵所反映的战役是淝水之战,其交战的双方是前秦与东晋。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
2023-08-06 14:02:021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哪里?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即把风声鸟叫声也当成了敌人追赶的异常声响,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敌人的军队,足见战败逃亡时惊吓恐惧到了什么程度!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2023-08-06 14:02:211

“草木皆兵”出自哪里?

草木皆兵的典故  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来自于网络
2023-08-06 14:02:281

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什么战役

淝水之战《晋书·谢玄传》:东晋时,秦主苻(fú)坚率领大军,号称百万,列阵肥水,要与东晋决战。晋将谢玄等以精锐八千涉水进击,秦兵大败。“〔苻〕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帅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2023-08-06 14:02:364

草木皆兵什么意思?

https://m.baidu.com/from=1020712a/bd_page_type=1/ssid=0/uid=0/pu=sz%401320_480%2Ccuid%40liSKa_a_Si_8ivu9_uHhigaqv8jh8H8EYi2HflaNB8inu-8f_u2j8_ugvigRa2t1A%2Ccua%40_uvOt4aS2fg4NE6lI5me6NN0v8ofaX8DoavjhSdHNEggB%2Ccut%400fS_I0fc2iyqPXiDzuD58gIVQMlykSO6A%2Cosname%40baiduboxapp%2Cctv%402%2Ccfrom%401014517c%2Ccen%40cuid_cua_cut%2Ccsrc%40bdbox_tserch_txt%2Cta%40zbios_2_8.0_6_11.5%2Cusm%404%2Cvmgdb%400020100228y/baiduid=A58513CC92335B9A02140B97BA304422/w=0_10_/t=zbios/l=1/tc?clk_type=1&vit=osres&l=1&baiduid=A58513CC92335B9A02140B97BA304422&w=0_10_%E8%8D%89%E6%9C%A8%E7%9A%86%E5%85%B5&t=zbios&ref=www_zbios&from=1020712a&ssid=0&uid=0&lid=8369470412028964214&bd_page_type=1&pu=sz%401320_480%2Ccuid%40liSKa_a_Si_8ivu9_uHhigaqv8jh8H8EYi2HflaNB8inu-8f_u2j8_ugvigRa2t1A%2Ccua%40_uvOt4aS2fg4NE6lI5me6NN0v8ofaX8DoavjhSdHNEggB%2Ccut%400fS_I0fc2iyqPXiDzuD58gIVQMlykSO6A%2Cosname%40baiduboxapp%2Cctv%402%2Ccfrom%401014517c%2Ccen%40cuid_cua_cut%2Ccsrc%40bdbox_tserch_txt%2Cta%40zbios_2_8.0_6_11.5%2Cusm%404%2Cvmgdb%400020100228y&order=2&fm=alop&is_baidu=0&tj=kg_dict_wise_2_0_10_l1&wd=&eqid=742654ff1320ec00100000015c9c94b5&w_qd=IlPT2AEptyoA_ykxwOcbtuivFSFSl8S&tcplug=1&sec=37401&di=1998b315d88bc607&bdenc=1&tch=124.533.74.600.0.0&nsrc=IlPT2AEptyoA_yixCFOxCGZb8c3JV3T5ABqUKzVFLDivpEmixP4kHREsRCn7M80TUS4agTGcdckYw5CuWm9z9KZOtKN6pmsq9krw-PTh6h_LJ_M1hwN6DgOHIHVhsrmr8a6bsA1z41EyUX9O5a3woc-7wt_pbsYobdb5eWTGruaE1ZTvZEb-m5ra25l-DzKvCa7DwhLyuHhPGpDuBdShHo4Oai5MJCEOwdzezuNG0x4O5m-pHgT9FtRNZ-vDBHJ2Sa7KXNvg6NCJJF6YmZQ5Tn-R8U8-eeiZNndBYK7NfPElN4CSHq8PGIuKGxtCxw34Lbq&clk_info=%7B%22srcid%22%3A28243%2C%22tplname%22%3A%22kg_dict_wise%22%2C%22t%22%3A1553765566753%2C%22xpath%22%3A%22div-div-a-div-span2%22%7D
2023-08-06 14:02:488

草木皆兵出自哪个典故 草木皆兵故事简介

1、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 2、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2023-08-06 14:03:251

成语“草木皆兵”一词出自哪里?

草木皆兵出自晋《晋书.苻坚载记》,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了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2023-08-06 14:03:354

简单地说一下四面楚歌、破釜沉舟、草木皆兵、声东击西的典故

声东击西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兴兵讨伐张绣,久攻南阳城不下。于是曹操命士兵做好继续攻城准备,自己却骑马绕城三日(见东南角砖土新旧不等,多半毁坏,容易攻城),然后假装从西北角入城。这一切贾诩在城上看得清楚,便欲将计就计,为张绣献此计。先说明曹操去西北角积草,看上去想从西北入城,不过是虚张声势,实则想从东南角攻城。然后劝张绣把百姓假扮士兵守西北角,令主力埋伏在东南角。果然不出贾诩所料,曹操被杀得大败而归,从而南阳之困得以解除。
2023-08-06 14:05:266

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什么战役?

D.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释疑: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示例: 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其中~代表本词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变得十分强盛。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攻打南方。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袭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在这场战役中,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
2023-08-06 14:05:421

成语“草木皆兵”一词出自哪里?

出自魏晋南北朝时期,苻坚被谢晋打得落花流水,非常害怕,看到草木也以为是谢晋留的伏兵。
2023-08-06 14:06:084

草木皆兵出自哪个战役

草木皆兵出自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肥水之战。淝水之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成语故事草木皆兵东晋时期,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前秦王朝统治。前秦的国王苻坚野心很大,企图统治整个中国。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他亲自率领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大举南下。开始,苻坚的部队进展很顺利。由大将苻融率领的先头部队很快攻克了寿阳(今安徽省寿县),由另一大将梁成率领的五万秦兵在洛涧摆下了阵势,准备阻挡晋军的反击。形势对东晋很不利,但以宰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临危不惧,决定运用计谋,战胜比自己人数多几倍的敌人。谢安先让人到处散布晋军兵少、粮草将尽的消息,苻融果然上当了。他派人告诉苻坚说:“敌人兵少又不善战,很容易取胜,我只是怕他们要逃跑,所以我们应快速进军,一举抓住他们的统帅,那样的话,晋军就会不攻自溃了。”苻坚一听大喜,立即把大部队留在项城,自己只带了八千精兵,日夜兼程,赶到寿阳。与此同时,晋军的龙骧将军刘牢之率领五千英勇善战的士兵,趁着夜幕掩护,突袭驻守在洛涧的秦军。根本没把晋军放在眼里的秦军,做梦也没想到晋军会从天而降,他们立刻慌作一团,许多人还在睡梦之中就做了刀下鬼。这一仗秦军损失一万五千多人,大将梁成也被杀死。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驻扎在寿阳城对岸的八公山下。苻坚听说晋军攻占了洛涧后又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立即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看淝水对岸晋军的动静。当时正值隆冬时节,又恰好是个阴天,远远望去,河上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十分严整。八公山连绵起伏,地势十分险要。山上的草木随风而动,仿佛有无数个东晋士兵正在操练。苻坚顿时吓得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一旁的苻融说:“晋军哪里是一支弱旅?分明是一支劲旅啊!”不久,谢玄要求苻坚把军队稍向后退,以便晋军渡过淝水决战。苻坚果然中计,结果前秦军在后退时遭到晋军的突然袭击,伤亡惨重,大败而归。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淝水之战。成语寓意“草木皆兵”这个典故含有心理学错觉的元素。人在极度惊慌状态下产生多疑心理,是对外界事物歪曲的知觉。这种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是主观努力无法克服的。只要具备条件,它必然会产生。草木皆兵就是在失败而慌张的情境下产生的错觉。
2023-08-06 14:06:421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出自什么典故?

教天下
2023-08-06 14:06:538

“草木皆兵”这一成语出自中国历史上,哪场战役?

是出自肥水之战这场战役的,而且这也是一场非常著名的通过少数对抗多数最后取得胜利的一场战争。
2023-08-06 14:07:183

草木皆兵出自什么典故,草木皆兵的主人公又是谁?

草木皆兵出自什么典故,草木皆兵的主人公又是谁?   草木皆兵的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把那些随父摆动的花草树木都当成了敌人,害怕到了极点,那么草木皆兵出自什么典故,草木皆兵的主人公又是谁?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解答解答。   草木皆兵的典故《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东晋时期,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意思是说,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   草木皆兵也是一个人害怕到了极点才会出现的情况,也是有被不知名的敌人所欺诈出现的一些情况,只要人有定力,不要被恐惧冲昏了头脑,也不会出现草木皆兵的情况。
2023-08-06 14:07:471

草木皆兵说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里有欢,你比五环少一环。
2023-08-06 14:07:584

什么木皆兵出自那哪?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晋书.谢玄传》和《晋书.苻坚载记》中有提到,故源来前秦时符坚兵败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认为遇上强敌而害怕。后人用来形容神经过敏,过于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2023-08-06 14:08:152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 草木皆兵出自什么战役

前秦王苻坚,在淝水之战后公元4世纪下半期,前秦皇帝苻坚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公元383年5月,苻坚征集了80多万人的军队开始进攻东晋。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当时,晋军将领是谢石、谢玄和刘牢之,总数只有8万人。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坚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力不足,不堪一击,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朱序原来是东晋的官员,对东晋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兵力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谢玄经过一番商议,就派北府兵名将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人,先对洛涧的秦军发起突然袭击。守在洛涧的秦军,不是北府兵的对手,勉强抵挡一阵,就溃不成军了。洛涧大捷,大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谢玄一面命令刘牢之继续援救硖石,一面亲自指挥大军,乘胜前进,直到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于是,把人马驻扎在八公山边,和驻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蒙的一片。苻坚在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一座座的营帐排列得整整齐齐,手持刀枪的晋兵来往巡逻,阵容严整威武。再往远处看,对面八公山上,隐隐约约不知道有多少晋兵。其实,八公山上并没有晋兵,不过是苻坚心虚眼花,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作是晋兵了。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两军对峙时间一长,就会对晋军不利。于是,谢玄用激将法让苻坚后撤,以便让晋军渡过淝水,决一死战。约定渡河的时刻到了,苻坚一声令下,苻融就指挥秦军后撤。他们本来想撤出一个阵地就回过头总攻。没料到许多秦兵一半由于厌恶战争,一半由于害怕晋军,一听到后撤的命令,撒腿就跑,再也不想停下来了。谢玄率领八千多骑兵,趁势飞快渡过淝水,向秦军猛攻。此时,朱序又乘机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前秦军队顿时大乱。晋军趁机渡过了淝水,秦兵拼命逃跑,苻坚被箭射伤,只带了十多万人逃回长安。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又重新分裂。
2023-08-06 14:08:222

草木皆兵出自哪里?

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
2023-08-06 14:09:461

草木皆兵出自哪里?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个成语,八字连同可以,只用后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便紧张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理。要注意成语中的“唳”字,不同于眼泪的“泪”,粤语两字读音相同,普通话“唳”不读“泪”,而读“立”了。此字可解作鸟儿鸣叫之声,“鹤唳”当然本指仙鹤鸣叫,但泛指鸟儿鸣啼。“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即把风声鸟叫声也当成了敌人追赶的异常声响,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敌人的军队,足见战败逃亡时惊吓恐惧到了什么程度!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同意词:杯弓蛇影反意词:若物其事,镇定自若常用:常用成语,年代:古代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词性:中性成语灯谜面:绿林军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典故:《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举例: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九回)
2023-08-06 14:09:544

草木皆兵出自哪里

问题一:“草木皆兵”出自哪场著名的战争 淝水之战 此语出自《晋书u30fb苻坚载记》。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 问题二:“草木皆兵”出自哪场著名的战争 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 问题三:草木皆兵出自哪场战争 出自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后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草木皆兵 (汉语成语) 草木皆兵,读作cǎo mù jiē 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u30fb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另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问题四:野心勃勃和草木皆兵出自哪一本书 您好: 野心勃勃,语出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一回:“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国尽归他的宇下.” 草木皆兵,出处:清u30fb曾朴《孽海花》第25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但《三国》中也有。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望您采纳。 问题五: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哪个著名战役,还有经过 东晋时,前秦苻坚与晋王朝谢石,谢玄兄弟的一场战争:淝水之战 问题六:“草木皆兵”出自哪场著名的战争 淝水之战。草木皆兵出处:《晋书u30fb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另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2023-08-06 14:10:081

“草木皆兵”这一成语,是出自中国历史上哪场战役?

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历史上的淝水之战。而且这场战役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023-08-06 14:10:165

草木皆兵出自哪里

  1、草木皆兵出处:晋书·苻坚载记。   2、草木皆兵,汉语成语,拼音是cǎo mù jiē bīng,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   3、成语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2023-08-06 14:10:481

草木皆兵出自 草木皆兵出处

1、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2、拼音: [cǎo mù jiē bīng]。 3、释义: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出兵攻晋,前锋在安徽寿春洛涧被晋军打败。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2023-08-06 14:10:551

草木皆兵出自哪个典故?

淝水大战
2023-08-06 14:11:119

成语“草木皆兵”出自古代时期的哪场战争

成语“草木皆兵”出自古代时期的哪场战争草木皆兵同义词为:风声鹤唳,杯弓蛇影,反义词有:若无其事稳如泰山措置裕如,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草木皆兵出自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关于淝水之战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寿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坚,苻坚先下手为强,杀掉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不称皇帝)。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之后 ,国力大增,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北并吞鲜卑拓跋氏之代国,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政策,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王猛死后七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马矅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以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
2023-08-06 14:11:381

草木皆兵出自哪场战争

1、草木皆兵出自淝水之战。2、草木皆兵,汉语成语,拼音是cǎomùjiēbīng,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2023-08-06 14:12:161

草木皆兵出自哪场战争

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2023-08-06 14:12:233

草木皆兵的典故出自哪里

淝水之战,东晋和前秦的战争。
2023-08-06 14:12:302

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什么战役?

D.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释疑: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示例: 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其中~代表本词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变得十分强盛。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攻打南方。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袭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在这场战役中,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
2023-08-06 14:12:381

“草木皆兵”出自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场著名战役?

“草木皆兵”出自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场著名战役? 1.淝水之战 2.夷陵之战 正确答案:淝水之战 草木皆兵出处为《晋书·苻坚载记》,发生在淝水之战中。
2023-08-06 14:12:451

草木皆兵出自什么典故?历史人物是谁

“草木皆兵”出自淝水之战,《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历史人物有谢玄、苻坚、苻融等。
2023-08-06 14:12:522

巧借东风,草木皆兵分别出自什么时期

“巧借东风”来自三国时期;“草木皆兵”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2023-08-06 14:12:581

草木皆兵出自哪个战役

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 故选A.
2023-08-06 14:13: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