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豆staR
-
寝食不安什么意思?寝食不安怎么读?
参考答案:
拼音:qǐn shí bù ān,简 拼:qsba
成语解释: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繁体写法:寝食不安
注音:ㄑㄧㄣˇ ㄕㄧˊ ㄅㄨˋ ㄢ
寝食不安的近义词:心神不定 精神状态不安定。《平妖传》第五回:“这般繁华去处,怕你们心神不定,惹出什么事非来。”《荡寇志》第九七
如坐针毡 形容心神不宁,不得安生 精神上的痛苦使人如坐针毡
心烦意乱 由于忧虑或不安而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心烦意乱,不知所从。战国楚· 屈原《卜居》
寝食不安的反义词:心安理得 自信做的事情有理,心里坦然到后来忘却了真,相信了谎,也就心安理得,天趣盎然了起来。鲁迅《病后杂谈》
泰然处之 形容对事毫不在意。《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凡土木之劳,声色之乐,宴安酖毒之惑,皆宜痛绝勇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形容十分忧虑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feel uneasy even when eating and sleeping
俄语翻译:ни сон,ни едá не идут на ум
日语翻译:寝食安(やす)らかならず
读音注意:食,不能读作“sí”。
写法注意:寝,不能写作“侵”。
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
睡觉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战国策·齐策五》:“ 秦王 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一》:“国兵新破,王寝不安席。”2023-08-06 09:11:294
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
拼音:qǐn bù ān xí解释: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出处:《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例句:臣受命之日,~,食不甘味。(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2023-08-06 09:12:001
寝不安席的意思
解释: 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出处: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拼音 :qǐn bù ān x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心事重重。近义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英语 feel uneasy even when sleeping(cannot sleep soundly at night)例子: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2023-08-06 09:12:071
寝不安席的寝是什么意思 寝不安席释义
1、寝不安席,汉语成语,拼音是qǐn bù ān xí,意思是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寝:睡,卧。 2、近义词:夜不能寐。 3、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心事重重。 4、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2023-08-06 09:12:271
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词目 寝不安席 发音 qǐn bù ān xí 释义 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引用 《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 寝不安席 ,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十七史百将传》卷一 ...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 寝不安席 、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垂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 《十七史百将传》卷八 ...皆验,罪当死。上数之曰:“受金放贼,重劳士马。朕念将士暴露, 寝不安席 ,食不甘味,卿岂社稷臣也?”万岁曰:“臣留爨_者,恐其... 《百战奇略》第二卷 ...援桴鼓⑨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 寝不安席 ,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垂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⑩问... 《古文观止》卷六 汉文 ...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 寝不安席 ,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昭明文选》卷三十七 ...之志也。赵岐孟子章指曰:忧国忘家。 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 寝不安席 ,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战国策曰:秦王告蒙骜曰... 《全后汉文》卷二十二 ...(永和四年) 不疑童孺,猥处成人之位,是以 寝不安席 ,食不甘味。昔者晏平仲辞背阝殿以守其富,公仪休不爱鱼食...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 楚平王娶媳逐世子 ...忘其亲。秉桴鼓,犯矢石,则忘其身。今敌国侵凌,边境骚动,吾君 寝不安席 ,食不甘味,以三军之众,托吾两人,冀旦夕立功,以救百姓... 《前汉演义》第四十七回 两重喜窦后逢兄弟 一纸书文帝服蛮夷 ...窃帝号,聊以自娱。老夫处越四十九年,于今抱孙焉,然夙兴夜寐, 寝不安席 ,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者,以不得事... 《前汉演义》第五十七回 索罪犯曲全介弟 赐肉食戏弄条侯 ...所爱,若必认真办理,梁王难逃死罪,梁王一死,太后必食不甘味, 寝不安席 ,陛下有伤孝友,故臣以为可了就了,何必再留案册,株累无... 《后汉演义》第九十三回 失街亭挥泪斩马谡 返汉中授计戮王双 ...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勿疑也。臣受命之日, 寝不安席 ,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全汉文》卷十 ...位,失天地之心,以妨继嗣之福。春秋六十,未见皇孙,食不甘味, 寝不安席 ,朕甚悼焉。《春秋》大复古,善顺祀。其复甘泉泰ue303,汾阴... 《全汉文》卷六十三 ...?不敢背先人之故,老夫处粤四十九年,於今抱孙焉。然夙兴夜寐, 寝不安席 ,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者,以不得事...2023-08-06 09:12:331
“寝不安席”的意思是什么?怎么造句?
1、“寝不安席”【qǐn bù ān xí】的意思是: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2、造句这道题我怎么也做不出来,搞得我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周总理生前为了国家大事,经常是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他从早忙到晚,仍然没有完成任务,急得寝不安席。这个矛盾怎么也解决不了,搞得我真是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受命以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行权臣之事,鼎立新君。金兵围城,道君太上皇帝南迁,陛下食不知味,寝不安席,身为人臣一点都不为君父着想,是何居心?然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者,以不得事汉也。本王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瞻四郊处处潜伏着危险,仰云汉内心充满惭愧。第二,因承受先帝伐贼之托,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这种感情上的义务,使他罔顾客观是否可能,贸然行动,很大程度是在维护个人的威信和尊严,是不足为训的。臣受命之诸葛亮诸葛亮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出处《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2023-08-06 09:12:401
寝不安席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成语解释
寝不安席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还是中性词 中性词或成语 关于寝不安席的详细解释 【成语名字】: 寝不安席 【拼音读音】: qǐn bù ān xí 【解释说明】: 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出处来历说明】: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和寝不安席意思相近的成语四字词语 【寝食难安】: 放心不下眼前的事,焦急到了极点。 【夜不能寐】: 形容因心中有事,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 和寝不安席意思相反的四字成语和词语 【寝不安席】 扩展阅读:用(寝不安席)写一句话例句 (1)、一晃就是十三年,外祖母离开了若铭,这是他不能承受的,他哭了,他寝不安席。 (2)、今乃违必然之图,寻至危之阻,忽九州之固,肆一朝之忿,既非社稷之重计,又开辟以来所未尝有,斯诚群僚所以倾身侧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者也。 (3)、臣窃惟此,寝不安席,思献丹诚,贡策朱阙,谨撰合所闻,叙论成败。 (4)、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5)、臣受命之诸葛亮诸葛亮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6)、贾公子一心想着的还是那玫儿姑娘,天底下该有的事物他都不缺,得不到玫儿姑娘实在让他食不甘味,寝不安席。2023-08-06 09:13:131
“寝不安席”中的“寝”是什么意思?
睡觉的意思。寝不安席qǐn bú ān xí:睡觉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出处: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出自《战国策·齐策五》,原文如下:“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甘味:指吃出味道。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吃饭也没有滋味。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造句:这道题我怎么也做不出来,搞得我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周总理生前为了国家大事,经常是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他从早忙到晚,仍然没有完成任务,急得寝不安席。这个矛盾怎么也解决不了,搞得我真是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受命以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行权臣之事,鼎立新君。2023-08-06 09:13:201
《三国志 诸葛亮传》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夸张、拍马屁呗2023-08-06 09:13:342
寝不安席的寝是什么意思
寝,[qin],第三音,字面上的意思是睡觉。古人经常说到,就寝,在普通话中的意思就是去睡觉。其实早在9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白话刚刚流行,人们所说睡觉的房间都是以寝室称之,直到后来才被大家改为卧室。之前在某奇异的猫小帅学汉字视频看到有个成语叫寝食难安,和你这个寝不安席意思相近,都是睡觉,但是睡不安稳的意思。现在很多字的意义都被其它的替代了,如果想要了解的话,建议你多看看类似张爱玲这些作家写的,可以知道更多。2023-08-06 09:13:424
寝不安席的席是什么意思
席;铺床或炕等。希望能帮助到你2023-08-06 09:13:573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标准发音】:qǐn bù ān xí,shí bù gān wèi 【繁体写法】: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是什么意思】:甘味:味道好。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吃饭时吃不出好味道。形容心事重重,坐卧不安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成语接龙】:寿终正寝 →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味同嚼蜡 【用法分析】: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qǐn bù ān xí,shí bù gān wèi】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对应近义词】:寝食不安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的造句示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5回:“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先宜入南。”2023-08-06 09:14:041
食不下咽的意思是什么?寝不安席指什么
食不下咽: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用“食不下咽”形容因悲愁而不思饮食。食不下咽出自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译文:南霁云情绪激昂地说:“我南霁云来的时候,睢阳城内的人已经有一个多月没东西吃了。我即使想一个人吃,道义上不忍心这样做,即使吃也咽不下去。”寝不安席,释义:睡觉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寝不安席出自《战国策·齐策五》:“ 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译文: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寝不安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心事重重。扩展资料造句:1、也不知是南北饮食差异还是这食堂饭菜确实不行,总之俩人都食不下咽。2、话说自蒋介石向戴笠发出撤消军统局的秘密指令以来,每日里坐如针毡,几乎到了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地步。近义词:食不甘味释义:吃东西不辩美味,常以形容心中忧虑或身体不好。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或身体不好,吃东西也不香。常作谓语、定语。相关成语: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中国成语,本意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形容心事重重十分忧虑的样子。甘味:指吃出味道。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吃饭也没有滋味。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寝不安席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食不下咽2023-08-06 09:14:131
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的意思能替换什么成语
寝食难安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有问题可以追问。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2023-08-06 09:14:292
连连碰壁的意思? 寝食难安的意思?
我觉得你们回答的都不对2023-08-06 09:14:3913
食不知味 夜不能寐是什么意思
食不知味:【出处】唐·白居易《初授给遗献书》:“臣所以授官已来,仅将十日:食不知味,寝不遑安;唯思粉身,以答殊宠,但未获粉身之所耳.”夜不能寐:出处 宋·洪迈《夷坚志·乙志卷八·虔州城楼》:“明日而先公言:‘汝夜何所往?吾闻抱关老卒云,楼故多怪,每夕必出."予因道昨见者.是日徒于孤独,竟夜不能寐.”2023-08-06 09:15:262
“食不下咽的”意思是什么,寝不安席指什么?
食不下咽 [shí bù xià yàn] [解释]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名称:寝不安席解释:寝:睡觉 不:不能 安:安于 席:枕席。睡觉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2023-08-06 09:15:521
寝 是什么意思?
寝基本字义1. 睡,卧:~室。~车。~宫。安~。2. 睡觉的地方:就~。寿终正~。3. 皇家宗庙后殿藏先人衣冠之处,亦指帝王的坟墓:~庙。陵~。4. 停止,平息:其议遂~(那种议论于是平息)。事~。5. 面貌难看:貌~。详细字义http://dict.baidu.com/s?wd=%C7%DE2023-08-06 09:16:013
出席和寝不安席的席的意思一样吗?
意思不是一样的!岀席的席是席位的意思,也就是赴宴占到一个位置的意思;寝不安席的席是床上的席子,席梦思床垫那个席的意思。2023-08-06 09:16:131
食不甘味的意思是什么,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的意思
1.食不甘味,汉语成语,具体意思是指吃东西不辨美味,常以形容心中忧虑或身体不好。 2. 出处。 3.出自《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4.” 用法。 5.偏正式;可用作谓语、补语;形容心神不安。2023-08-06 09:16:201
后出师表中‘‘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这句话说明什么?
翻译过来意思是:我接受这命令的时候,睡觉不觉得席子安稳,吃饭不觉得味道美味 说明诸葛亮想为刘备打下天下而感激他的识遇之恩,但是又唯恐自己能力不足,不能担负重托.2023-08-06 09:16:271
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食不甘味2023-08-06 09:16:592
寝不安席的寝是什么意思
谁的不踏实,睡觉2023-08-06 09:17:182
寝不安席的安是什么意思
12023-08-06 09:17:264
寝不安席的反义词是什么
【成语】: 寝不安席【拼音】: qǐn bù ān xí【解释】: 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出处】: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举例造句】: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近义词】: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反义词】:呼呼大睡2023-08-06 09:17:402
问几道语文题!
寝不安席: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食不下咽: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频来入梦:频,屡次,连续几次。指一件事连续在梦中出现。忧心忡忡,不思饮食。心潮腾涌: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2023-08-06 09:17:544
小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书5,6课的生词
5.詹天佑 二、自读“预习”,自述背景 1、读“预习”,画出介绍詹天佑及其时代背景的句子。 思考: ⑴詹天佑处在什么时代? ⑵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这件事,在当时有什么政治意义。 ⑶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詹天佑的知识。 学生回答之后,老师结合资料作相应的补充。并对詹天佑的生平作一介绍。 三、自学生字,理解词语 1、默读课文,在居民点上找出生字,新词。 2、你用什么方法学习生字? ⑴挑出形声字一起学习: 控(kong)、嘲(chao)、绘(hui)找出字的形旁和声旁? ⑵用换偏旁的方法学习: 挠(nao)、浆(jiang)、竣(jun)、岔(cha)、扛(kang)。 ⑶记住易错笔画的字。 如:毅、藐。注意不要多笔少笔。 3、根据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学生自己学习,交流,然后教师用电脑出示生词: 阻挠:阻止或暗中破坏使不能发展或成功。 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操纵。 嘲笑:不怀好意地取笑别人。 毅然;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竣工:完工。一般指较大的工程。 藐视:轻视,小看。 轰动:一下子引起很多人注意。 杰出:才能、成就出众,超过一般人。 要挟: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和条件。 赞叹不已:连连称赞,不住的说一些称赞的话。 四、自由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 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事。) 2、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全过程?(课文的四至六自然段。)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出全文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第一句)。 4、每个自然段讲什么?全文可分为几大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段:(1自然段),概括介绍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第二段:(2、3自然段),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原因。 ⑴清政府提出修筑计划,帝国主义国家出来阻挠、要挟。 ⑵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引起了国内外轰动。 第三段:(4、5、6自然段),詹天估方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⑴勘测线路过程中詹天佑是怎么做的? ⑵施工中工开凿隧道的情况。 ⑶在青龙桥设计“人“字形线路。 第四段:(7自然段)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6.怀念母亲 . 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A案 课件:季羡林相关资料 谈话导入 1.了解作者。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题。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品读课文 (一)抓课文主线。 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在梦中;留学德国,故国母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两个“频来入梦”) 2.朗读句子。质疑。(如,“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过”、“一直”“十一年”等。) (二)品读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1)学生浏览以上资料谈体会。 (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 指读或师范读。 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 教师相机引读: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三)品读思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 1. 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 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 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谈谈体会,或是质疑。 (2) 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 (3)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设计想象说话: 如,因为季老 ,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4)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 学生交流。 设计想象说话: 如,他想到 ,仿佛觉得 ,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5)朗读其他相关内容。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读: ——11月16日…… (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 ——11月20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 ——11月28日…… (四)抒发情感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 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 3. 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4. 从文中找出描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 拓展升华 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10年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旧邦, 无端越境入瑞士, 客树回望成故乡。 2.小结: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国母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祖国母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 (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张祖庆) B案 教学准备 季羡林生平简介和他的相关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描述心中的母亲,引入新课 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练说: 的母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 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母亲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2.交流哪些字词比较难读或者难懂,引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环境理解。 3.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语句再读一读,请部分同学进行交流。 4.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有两个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有着同样的敬意和爱慕。) 哪些自然段给了你这样的认识?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生身母亲” 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 1.谈感受。质疑。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1)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1)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 交流自己的理解。 (2)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3)补充资料,谈感受 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3.再读整段话。 朗读文中的佳句,回想母亲 1.摘抄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爱。 第二课时 回顾“亲生母亲”,感受敬慕 1.听写词语:真挚 寝不安席 思潮起伏 2.用上面的词语,说说我对生身母亲的爱。 研读“祖国母亲”,感受怀念 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 1.自由朗读文章,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怀念。 2.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3.再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刻伴随着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你知道“频来入梦”的原因吗?(作者旅居在外,对生身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 (3)感情朗读。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甜蜜”和“凄凉”是不是有矛盾?你怎么理解?(因为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边,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 (2)感情朗读 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么样的?(关爱孩子、思念孩子) (2)作者为什么要写房东太太的事情? (3)感情朗读。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①理解“怅望灰天”的意思。 ②在作者脑海里,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 ③在泪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么? ④感情朗读。 呼应文章首尾,适度拓展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为—— 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这样的体验,我们能理解吗?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过?请大家互相交流。 摘录文中佳句,感念深情 摘录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系梦系的句子,读一读。 (浙江省绍兴市昌安实验学校 吴淼峰 ) 《怀念母亲》“索隐” 人民教育出版社 张立霞 案头摆放了几本季老的散文集,其中一本的封面上,慈眉善目的季老坐在桌前微笑着。 这微笑总是让我想起几天前的拜访。那个下午,季老也是这样坐在桌前,几缕斜阳洒在老人的肩头、桌上,老人轻轻打着手势娓娓而谈。其实,我们并不忍心问过多需要动脑筋的问题,老人毕竟已届耄耋之年,而且正在医院修养。而难得的是,老人听力甚佳,思路清晰,说着话常有笑意漾在眉梢嘴角,谈话兴致也很好。 我们的谈话内容离不开教材与教学,也谈到了季老新近入选教材的文章。季老的《怀念母亲》一文被选入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翻阅着教材,季老说教材编写者对入选文章进行修改是必要的。就《怀念母亲》,他只说了几句话,同一篇文章,写两个母亲,比较有意思,也比较容易接受。小学生要懂得热爱祖国,懂得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心。 《怀念母亲》一文是季老的回忆录《留德十年》中的一篇。《留德十年》从1934年,青年季羡林大学毕业期待赴德留学终于成行写起,一直写到1946年归国返乡为止。数十篇文章,洋洋十数万言,写尽了十一年羁旅生涯中的跌宕起伏。《留德十年》中的文章,每一篇自成一体,各自独立;连在一起则以时间为序,整体呈现了先生十多年的经历。在这些文章中,《怀念母亲》显得有些特别,它没有像其他的文章那样以写事或写人为中心,而是在叙述文字中夹杂了相当比例的日记、文章片段,头绪比较多。它的主要内容,对母亲(生身母亲、祖国母亲)的怀念是年轻的季羡林欧洲十一年中不间断的情感。写羁旅生活中对生母、故国的深切怀念,既没有像其他文章那样以叙事或写人为中心,也没有恣意抒情,这在季老是有原因的。 季老在《留德十年》的《楔子》中说,“我特别强调‘实事求是"四字,因为写自传不是搞文学创作,让自己的幻想纵横驰骋。我写自传,只写事实。”为了遵从这样一个写作原则,写《怀念母亲》时,季老为了“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篡改当时的感情”,几次引用当年的日记和文章片断,来“保存自己当时的感情”。这样一种组织语言材料的方式,是服从于整本书作为回忆录的性质的。 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文本。季老的散文《赋得永久的悔》,回忆幼时的生活和表达对母亲早逝而自己无从迎养的愧疚、悔恨,对解读《怀念母亲》很有帮助。此外,《怀念母亲》中有两段文字摘自季老写于1936年的《寻梦》。《留德十年》附录中有《寻梦》全文,不但有助于解读《怀念母亲》,而且此文写得情深意切,读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怀念母亲》一文初读平淡无奇,甚至感觉跳跃性比较大。读过一些相关的作品,了解了写作背景,慢慢走近作者的心灵,再回头去读,渐渐读出了味道。季老学贯中西,文通古今,对如何写散文有自己的独有看法。他曾说,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真”就是真实,“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现在,为了自传“只写事实”,他在写此文时尽力取“真”而去“情”,使文章读来显得平淡了。可是文章“平”和“淡”的背后,隐藏了更深的“情”。季老一生埋首躬耕于古文字这片坚硬的土地,开掘出一部部丰厚的典籍,他偶尔到散文这片田里散散步,便留下不少性灵文字。季老一生宁静淡泊,从他的散文中,我们却又读出了一个善感而多情的季羡林。他曾为一茎古藤被砍断而暗自垂泪(《幽径悲剧》),他曾为身边小动物病亡而“内心颤抖”(《老猫》),他曾为异国他乡偶然相识的少年魂牵梦萦(《塔什干的一个男孩子》)……母亲早逝使少小离家的他今生无法膝前尽孝,这成为他“永久的悔”;去国离乡时亲老、妻少、子幼,本以为两年即可回国,却因为战乱被阻留异国他乡——对生身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怀念怎不是他异国十一年中内心深处炽烈的情感?也许,这时候正可以用上那句话:平平淡淡才是真。 学习季老的《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是很有意义的。如何更好地把握这篇文章的特点当然很重要。这篇文章入选教材之后,有多处改动。并不是编者自认为有多高明,原文在《留德十年》中,与前后各篇文章之间有联系,把它选出来作为独立的一篇文章要小学生学习,有必要尽量减少这种联系带来的阅读障碍,此其一;其二,为了便于小学生理解、接受,修改后的文章头绪也简化了些。但是,即使作了改动,这篇文章相对全册教材中的其他课文来说,还是比较特别。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到季老欧洲十一年中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始终不断,季老在散文中想把这种情感经历表达出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那么,怎么把握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呢?季老就这篇文章说的几句话是不是对我们有启发:同一篇文章,写两个母亲,比较有意思,也比较容易接受。小学生要懂得热爱祖国,懂得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心。 再一次写下这几句话,我仿佛又回到了拜访季老的那个下午。我回想着在病房中安然静坐的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忍不住打开了电脑中存放的照片。老人身穿白色的家居服,静静坐于桌前。桌上,是他常用的水杯、刚摘下的眼镜和我们带去的教材。他右手轻轻抬起,面带微笑,正在说着什么。老人的大半个身子、桌上的书、眼镜、水杯都淋浴在阳光中,看上去是那么温馨2023-08-06 09:18:171
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什么意思
通俗一点就是:吃东西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到了晚上睡不着觉。2023-08-06 09:18:271
后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i)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 )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原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文体】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注释】(1)先帝:指刘备。因刘备此时已死,故称先帝。创:开创。 业:事业。未半:此指没完成帝业。(未:没有) (2)中道:犹言半路。崩殂(cú):死。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3)今:现在。益州疲敝:指蜀汉力量衰微,处境艰难。益州,今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蜀汉政权。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无。 (4)此:这。诚:的确。之:的。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5)然:然而。侍卫之臣:宫廷里守卫的臣子.侍,侍奉。卫,护卫。懈:松懈。于:在。内:首都。 (6)忘身:不顾自身危难。 (7)盖:连词,表推断原因。(可以翻译为,大概。)殊遇:优异的待遇。殊,不一般,特异。追,追念。 (8)宜,应该。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与下文“塞”相对。 (9)光:发扬光大。遗德:留下的美德。 (10)恢弘:发扬扩大。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 (11)妄自菲薄:随意看轻自己。妄,随意。菲薄,微薄,轻视。志士,有抱负的文臣武将。气,志气。之,的 (12)引喻失义:讲话不当。引喻,称引、比喻。喻:譬如. 失义,失当,违背大义。 以,以至。塞,阻塞。谏,劝谏。路,言路。 (13)宫:指皇宫。府:指朝廷。 (14)陟(zhì):提升。罚:惩罚。臧(zāng):表扬。否(pǐ):批评。 臧否(pǐ):善恶 陟罚臧否:奖善惩恶 (15)异同:偏义词,偏义于异。 (16)作奸犯科:干不正当的事违犯法令。作奸,干坏事。科,科条,法令。 及,以及。为,做。 (17)宣付有司论其刑赏:应交给主管官吏,判定他们受罚或受奖。有司,官吏,此指主管刑赏的官吏。论,判定。 (18)昭:显示。平:公平,明:严明。理:治。 (19)偏私:偏袒,有私心。 (20)内外:指宫廷内外。异法:刑赏之法不同。这几句话,据《三国志u2022蜀志u2022董允传》可能是指刘禅偏袒宦官黄皓讲的。 (21)侍中、侍郎:官名,皇帝的亲臣。郭攸之:南阳人,当时任刘禅的侍中。费祎(yī):字文伟,江夏人,刘备时任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后,任费门侍郎,后升为侍中。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人,刘备时为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升任黄门侍郎,诸葛亮出师时又提升为侍中。 (22)志:志向,虑:思想。忠纯:忠诚无二。 (23)简:挑选。拔:提升。遗(wèi):给予。 (24)悉:全部。咨(zī)之:征求郭攸之等人的意见。咨,询问,征求意见。之,指郭攸之等人。 (25)裨(bì):补。阙:通“缺” 缺点,疏漏。. (26)广益:增益。 (27)向宠:三国襄阳宜城人,刘备时任牙门将,刘禅继位,被封为都亭侯,后任中部督。 (28)性行淑均:性格品德善良平正。淑,善良。均,公正。 (29)晓畅:明达,通晓。 (30)试用于昔日:据《三国志u2022蜀志u2022向朗传》记载,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在秭归一带被东吴军队击败,而向宠的部队损失却甚少,“试用于昔日”指当此。 (31)督:指中部督。 (32)营:军营、军队。 (33)行(háng)阵:指部队。陈,“阵”的古字。 (34)优劣得所:能力好坏各得其所,即用人得当。 (35)先汉:前汉,即西汉。 所以: ......的原因 (36)后汉:东汉。倾颓:倾覆,灭亡,衰败。 (37)桓、灵:指桓帝刘志、灵帝刘宏。这两个东汉末年的皇帝政治腐败,使刘汉王朝倾覆。 痛恨:伤心遗憾 (38)侍中: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尚书:这里指陈震,南阳人,公元二二五年(建兴3年)任尚书,后升为尚书令。长史:这里指张裔,成都人,刘备时曾任巴湘乡人,当时任参军。诸葛亮出驻汉中,留下蒋琬、张裔统管丞相府事,后又暗中上奏给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39)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 (40)隆:兴盛。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41)布衣:平民。 (42)躬:亲自,耕:耕种。南阳:指隆中,在湖北省襄阳城西。当时隆中属南阳郡管辖。 (43)闻达:名声远扬。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44)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 (45)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驾屈就。诸葛亮认为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对刘备来说是屈辱,自己不该受到刘备亲自登门拜请的待遇。这是一种客气的说法。 (4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顾”即指此事。 顾,看,看望。 (47)感激:感动奋发 许:答应,许允。 驱驰:指奔走效力。 (48)后值倾覆:以后遇到危难。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退至夏口,派诸葛亮去联结孙权,共同抵抗曹操。本句,连同下句即指此事。 (49)尔来:从那时以来。即从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出师北伐以来。 (50)大事:指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临终前嘱托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大事。 (51)夙夜:日日夜夜。夙,清晨。 效:实现 (52)五月渡泸:建兴元年(公元223年)云南少数民族的上层统治者发动叛乱,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师南征,五月渡泸水,秋天平定了这次叛乱,下句“南方已定”即指此。泸,泸水,即金沙江。 (53)不毛:不长草木,此指不长草木的荒凉地区。毛,(长)苗。 (54)奖率:激励率领。三军:古代诸侯国的军队分上、中、下三军,三军即全军。 (55)庶:希望。竭:尽。驽钝:比喻自己的低劣的才能。驽,劣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 (56)攘(rǎng)除:排除,铲除。奸凶:此指曹魏政权。 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57)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58)斟酌:商讨,考虑。 损益:增减,兴办 (5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托,委托,交给。效,的任务。 (60)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效果就治我的罪。效,效果,成效。 (61)慢:怠慢,疏忽。 (62)彰:表明,显扬。 咎:过失。 (63)咨诹(zōu)善道:征求好的建议。诹(zōu),征询。 (64)察纳:考察采纳。 (65)雅言:正确意见。 (66)深追;深切地追念。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刘备临死时曾对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67)临表涕零:面对着《表》落泪。涕零,落泪。 (68)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赋于人。” 译文 先帝开创大业还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现在天下分成三国,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确实是十分危急存亡的时候了。但是在宫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懈怠,在边疆,忠诚、有志气的将士舍身忘死:原来都是追念先帝的厚遇,想要报答给陛下(的原故)。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用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志士们的士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在)皇宫中、朝廷中(的臣子),(本来)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者是忠诚、做善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不应该偏袒、私心,造成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情志意念忠贞纯正的人,因而先帝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够补正疏失,增益实效。 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伍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痛惜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坦直,能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苟且在乱世间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之中闻名显达。先帝不介意我出身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的身份屈尊,三次在草庐当中拜访,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于是答应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担忧兴叹,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境。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充足,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消灭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掂量利弊得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并取得成效,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上告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公布他们的罪责。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征询从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追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如今正当远离陛下远征,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激动得不知该说些什么话。《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译文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来衡量我的才干,本来他是知道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是很差的,而敌人是强大的。但是不征伐曹贼,他所创建的王业也会丢掉,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我。 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吃饭不香。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作不是上策。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现在正是进兵的时候。我恭敬地把一些情况向陛下陈述如下: 高帝象日月一样英明,谋臣们智谋渊博深远,却是经历过艰险,受过创伤,遭遇危难以后才得到安全,现在陛下未韶赶得上高帝,谋臣不如张良、陈平,却想采用长期相持的策略来取得胜利,安然平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一点。 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在谈论如何才能安全、提出种种计谋时,动不动就引用圣贤的话,满腹都是疑问,胸中塞满了难题,今年不战,明年又不出征,使得孙策安然强大起来,于是吞并了江东。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二点。 曹操的智慧计谋,远远地超过一般人,他用起兵来就好像孙膑、吴起一样,可是他却曾在南阳受困,在乌巢处于险境,在祁连山上遭到危险,在黎阳被逼,几乎在北山失败,差一点死在潼关,后来才在表面上稳定了一段时间。何况我的才力很弱,却打算不经历危险来安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三点。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没有获胜,四次渡过巢湖没有获得成功,任用李服,可是李服却图谋杀死他,委任夏侯渊,可是夏侯渊却战败身亡。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是个有才能的人,他还有这些失误的地方,何况我才能平庸低下,哪里就一定能获胜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四点。 自从我到汉中,其间不过一年罢了,可是却失去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邰、邓铜等人,以及部曲中的首领、屯兵中的将官共七十多人,冲锋无前的将领,賨、羌民族将士以及散骑、武骑各路骑兵一千多人,这都是几十年来从四处聚合起来的精锐力量,不是一州所能具有的。如果再过几年,那就要损失全军的三分之二,那时拿什么兵力去消灭敌人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五点。 现在百姓穷困、兵士疲惫,可是战争不能停止。战争不能停止,那军队驻扎下来和去攻打敌人,所付出的辛劳和费用正好是相等的。既是这样,不趁现在考虑攻取北方,却想用一州之地,去和曹贼长期相持。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六点。 天下的事情是很难评论断定的。从前先帝在楚地打了败仗,在这时,曹操拍手称快,认为天下已被他平定了。以后先帝东边联合吴越,西边攻取巴蜀,发兵向北征讨,夏侯渊就被杀掉了,这是曹操未曾想到的,而复兴汉朝的大业将要成功了。后来东吴改变态度,违背了盟约,关羽兵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失误,曹丕称帝,所有的事情都象这样,很难预料。我小心谨慎地为国献出我的一切力量,直到死为止。至于事业是成功是失败,进行得顺利还是不顺利,那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够预见的了。 本文争议 经研究,部分史学者认为此文(《后出师表》)并非诸葛亮所写,而是后人所写。(虽然大多数人仍认为此文确是诸葛亮所写。) 《后出师表》的作者史学界有争议.不过较多历史学家认为《后出师表》非诸葛亮所做,我个人也认为《后出师表》为后人假托的.这很明显,诸葛亮写的《出师表》(或称《前出师表》)写的十分恳切,在第一次北伐曹魏失败后,诸葛亮自己也承担起责任,自贬三级.然而《后出师表》的语气写的好像是为自己的战争失败做狡辩的,说了很多理由,姑且不论对错,它不符合诸葛亮的风格.诸葛亮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不会说诸如”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这类逃避责任的话.我觉得最有可能是晋朝人所作.当然这个人写《后出师表》时,陈寿已经去世,因为陈寿的《三国志》里都没有提到《后出师表》,但有提到诸葛亮所做的《出师表》(或称《前出师表》). 总之一句话,《后出师表》作者现在已无从考证,但不会是诸葛亮.(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出师表》分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两次北伐(225年与226年)曹魏前,上呈给后主刘禅的奏章。《前出师表》作于建兴五年(225年),收录于《三国志》卷三十五,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明诸葛亮北伐的决心。他在表中告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为兴复汉室而努力。 《后出师表》作于建兴六年(226年),诸葛亮在文中表示为了国家,决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刻地表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心耿耿。其中有“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经常被后人引用。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引用安子顺之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有学者认为《后出师表》并非出自诸葛亮之手。陈寿修《三国志》时未收录《后表》。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汉晋春秋》的说法,《后出师表》并没有收录《诸葛亮文集》之中,而是出于东吴张俨的默记,这显然不合常理。而且,《后出师表》内容与正史亦有出入,如“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即与《三国志》记载的赵云卒年(建兴九年,229年)不合。另外里面的语气非常沮丧:“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与《前出师表》积极的文辞截然不同。另外,诸葛亮此时独揽大权,当时没有人质疑北伐的前景,而文中却谈到“议者所谓非计”,不符合蜀汉当时的情况。因此有学者怀疑这是东吴诸葛恪为了执行自己北伐政策而一手炮制的伪作。至今尚无定论。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出师表评: 这是蜀汉后期诸葛亮安邦定国的一种策略:以攻代守,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主动出击,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策略在当时的情况下弊大于利。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字里行间透露出诸葛亮时刻不忘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这也导致了他英年早逝。可惜,天妒英才! 诸葛亮宣读出师表2023-08-06 09:18:389
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食,咽和寝是什么意思
咽:吃 寝:睡2023-08-06 09:19:124
寝不安席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寝不安席的意思是睡觉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寝不安席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qǐn bù ān xí,作谓语、定语;指心事重重。出处为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今敌国侵凌,边境骚动,吾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以三军之众,托吾两人,冀旦夕立功,以救百姓倒悬之急,何暇与亲旧饮酒为乐哉”?寝不安席的近义词:夜不能寐——寐:睡着。形容因心中有事,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出处为汉李陵《答苏武书》:“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羣,边声四起”。一项最新的研究证实虾青素(ASTA)能够调节内源性的褪黑素产生,从而调节时差综合症。让众多的女性能够安然入睡。褪黑素,脑白金的主要物质之一,作为调节昼夜节律的新化合物。 褪黑素主要由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的生产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波动。 其在夜间生产的数量是白天的50至100倍。当夜间褪黑素的分泌被β受体阻滞剂抑制时候,会出现睡醒紊乱,比如夜间觉醒频率增加和在白天清醒程度下降。2023-08-06 09:19:311
寝不安席的意思
辗转反侧,也不能寐的意思2023-08-06 09:19:583
“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
“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意思是: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不思饮食,睡不着觉。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读音:[shí bù xià yàn,qǐn bù ān xí]食不下咽: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①出处: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②例句:这顿饭大家都有些食不下咽。③近 义 词 :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①出 处:《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②例句: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③近 义 词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2023-08-06 09:20:481
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意思 出自哪里呢
1、“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意思是: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不思饮食,睡不着觉。 2、该句出自唐代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 3、原句: 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2023-08-06 09:20:541
食不下咽的意思是什么?寝不安席指什么
食不下咽【解释】: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出自】: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示例】:这顿饭虽说也有鸡、鸭、鱼、肉,可是当伙计的都提心吊胆,~。寝不安席【解释】: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出自】:《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示例】:臣受命之日,~,食不甘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寝食难安2023-08-06 09:21:031
寝不安席的席什么意思
题库内容: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 形容 心事重重 ,睡不着觉。 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 寝不安席 ,食不甘味。” 成语例句: 臣受命之日, 寝不安席 ,食不甘味。 寝不安席的近义词: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指心事重重2023-08-06 09:21:101
寝不安席的寝是什么意思
睡觉2023-08-06 09:21:199
寝不安席的席是什么意思
(原文)寝不安席(译文)睡不安(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安。)席:古人用以坐、卧,现通常用来铺床或炕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2023-08-06 09:21:413
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意思是什么
食不下咽【解释】: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出自】: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示例】:这顿饭虽说也有鸡、鸭、鱼、肉,可是当伙计的都提心吊胆,~。 ◎欧阳山《苦斗》七三【近义词】:食不甘味【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百度词典关闭划词翻译寝不安席【解释】: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出自】:《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示例】:臣受命之日,~,食不甘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2023-08-06 09:22:071
食不下咽的意思是什么?寝不安席指什么
个_就好看可发一噱监考老师不哈真卡开发hi叫哦奇葩胡好几“i@"chvjlsi2023-08-06 09:22:174
什么不安席
问题一:什么不安席的成语 成语有:(寝)不安席(卧)不安席(坐)不安席 问题二:什么不安席的成语 成语有:(寝)不安席(卧)不安席(坐)不安席 问题三:寝不安席的席是什么意思 枕席 寝不安席 【解释】: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出自】:《战国策u30fb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示例】:臣受命之日,~,食不甘味。 ◎明u30fb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问题四:什么不安什么的成语 【民不安枕】安:安稳。人民不能安心睡觉。形容生活极不稳定。 【寝不安席】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卧不安席】睡不安宁。形容心事、忧虑重重。 【卧不安枕】睡不安宁。形容心事、忧虑重重。【坐不安席】席:坐席。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 问题五:寝不安席的寝是什么意思? 寝不安席: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寝:睡觉 问题六:寝不安席的寝是什么意思 解释:寝:睡觉 不:不能 安:安于 席:枕席。睡觉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 问题七:寝不安席的意思 寝不安席: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寝:睡觉 【拼音】:qǐn bù ān xí 【解释】: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出自】:《战国策u30fb齐策五》。 问题八:成语什么不安席 寝不安席 [qǐn bù ān xí] 生词本 基本释义 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出 处 《战国策u30fb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问题九:什么不安席四字成语 寝不安席 [qǐn bù ān xí] 基本释义 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出 处 《战国策u30fb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问题十:宿不安席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寝不安席 名称:寝不安席 拼音:qǐn bù ān xí 解释:寝:睡觉(休息) 不:不能 安:安于 席:枕席。 睡觉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 出处:《战国策u30fb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语文书六年级上《怀念母亲》季羡林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明u30fb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今敌国侵凌,边境骚动,吾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以三军之众,托吾两人,冀旦夕立功,以救百姓倒悬之急,何暇与亲旧饮酒为乐哉?”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心事重重。2023-08-06 09:22:321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的意思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如何理解
1、【释义】甘味:指吃出味道。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吃饭也没有滋味。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2、【出处】《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3、示例:怎奈熹宗离此两人,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一时虽勉从安请,后来复怀念不忘。蔡东藩《明史演义》第八十三回2023-08-06 09:22:391
寝不安席的席是什么意思
寝不安席,睡觉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战国策·齐策五》:“ 秦王 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一》:“国兵新破,王寝不安席。”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张史和战异议》:“此臣所以食不甘味,而寝不安席也。”《三国演义》第十五回:“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寝不安席的席是枕席,床2023-08-06 09:22:461
寝食不安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 qǐn shí bù ān 【解释】 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例子】 【近义词】 心神不定 , 如坐针毡 【反义词】 心安理得 , 泰然处之 【相关】百度“寝食不安”2023-08-06 09:22:531
“寝不安席”中的“寝”、“安”和“席”什么意思
寝是睡觉安是安稳席是床2023-08-06 09:23:002
什么成语来代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意思?
寝食难安。2023-08-06 09:23:071
怅望灰天,食不下咽,频来入梦,寝不安席的意思。
怅望灰天:惆怅的望着灰蒙蒙的天食不下咽:伤心地吃不下饭频来入梦:屡次来到梦中寝不安席:悲痛的睡不着觉我们也在学这课交个朋友吧2023-08-06 09:23:131
寝食不安的寝的意思?
寝食不安的寝是什么意思 寝食不安: 睡不好觉,吃不好饭。 形容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 这里的寝就是睡觉的意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寝食不安的寝是什么意思 睡觉 寝食不安的意思是什么 心里面有事情放不下,吃饭睡觉都不安 寝食不安是形容人什么 寝食不安是形容人: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形容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 寝食不安这样的词语有哪些 寝食不安——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 同义词: 心神不定、如坐针毡、心烦意乱、寝食难安 反义词: 心安理得、泰然处之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形容十分忧虑 出处: 《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皇帝自此之后,日夜思慕,寝食不安。” 寝食不安怎么造句 【造句】1、昨天小敏一夜没有回家,妈妈正在寝食不安地等待着! 2、遇到这样的事情,家里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寝食不安,别无他法了! 【发音】qǐn shí bù ān 【解释】释义:寝食不安: 睡不好觉,吃不好饭。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近义词】寝食难安 【反义词】安枕无忧 寝食不安成语寝的 寝的成语 : 废寝忘食、 寝不安席、 寝馈难安、 不知寝食、 食肉寝皮、 按甲寝兵、 寝关曝纩、 寝苫枕块、 寝馈书中、 寝食难安、 遗寝载怀、 忘餐失寝、 食甘寝宁、 色衰爱寝、 抱表寝绳、 枕方寝绳、 寝丘之志、 寝食俱废、 寝馈不安、 寝寐求贤、 寝不遑安、 禁攻寝兵、 寿终正寝、 夜寝早起、 夜寝夙兴 寝室不安是形容什么的 有些事情常在心中是你无法释怀,食之无味不能入睡,烦躁不安。 寝食不安的近义词 【成语】: 寝食不安 【近义词】: 心神不定、如坐针毡、心烦意乱、寝食难安、食不甘味 【反义词】: 心安理得、泰然处之 【拼音】: qǐn shí bù ān 【解释】: 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 【出处】: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举例造句】: 孙权退入内宅,寝食不安,犹豫不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2023-08-06 09:23:201
和“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意思一样的词两个
食不下咽近义词:难以下咽、食不甘味、食不知味寝不安席近义词:寝食不安、忐忑不安、如坐针毡、寝食俱废2023-08-06 09:23:532
带寝的四字成语及意思
1. 含寝的四字词语 含寝的四字词语 : 废寝忘食、 寝不安席、 寝馈难安、 不知寝食、 食肉寝皮、 寝苫枕块、 寝关曝纩、 遗寝载怀、 蚤寝晏起、 按甲寝兵、 寝馈书中、 避寝损膳、 废寝忘飧、 寝食难安、 寝寐求贤、 色衰爱寝、 寝室用品、 每食甘寝、 离殿别寝、 抱表寝绳、 忘餐失寝、 枕方寝绳、 食甘寝宁、 离宫别寝、 寝不遑安、 寝食俱废、 禁攻寝兵、 寝馈不安、 寝丘之志、 夜寝夙兴 夜寝早起、 寿终正寝 2. 饭桌上的故事带五个四字成语 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释义]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语出] 南北朝·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正音] 寝;不能读作“qìn”;食;不能读作“sí”。 [辨形] 废;不能写作“费”;寝;不能写作“寐”。 [近义] 旰食宵衣 兢兢业业 焚膏继晷 夜以继日 发愤忘食 [反义] 心不在焉 [用法] 多含褒义。用来形容人非常专心努力。一般作谓语、状语、定语。 3. 大学的寝室文化节主题, 四字成语或者六字,最好带寝字或者和 寝 有 1. 寝食俱废、 2. 寝不聊寐、 3. 废寝忘餐、 4. 忘寝废食、 5. 寝苫枕草 6. 寝苫枕干、 7. 遗寝载怀、 8. 寝食俱废、 9. 寝不聊寐、 10. 抱火寝薪、 11. 食甘寝安、 12. 寝苫枕块、 13. 废寝忘餐、 14. 忘寝废食、 15. 寝苫枕草、 16. 寝苫枕土、 17. 寝不成寐、 18. 枕戈寝甲、 19. 寝不安席、 20. 不知寝食、 21. 问寝视膳、 22. 按甲寝兵、 23. 禁攻寝兵、 24. 高枕安寝、 25. 抱表寝绳、 26. 枕方寝绳、 27. 寿终正寝、 28. 食肉寝皮、 29. 寝苫枕戈、 30. 寝丘之志、 31. 枕石寝绳、 32. 寝关曝纩、 33. 废寝忘食、 34. 问安视寝、 35. 寝皮食肉2023-08-06 09:2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