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斯特兰
-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释义:
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坐。
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样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下赞赏他的聪明过人。
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韪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诣:前往,到。乃通:才(予以)通报。既通:通报之后。既,已经。昔:从前、以前。先君:对死去的祖先的尊称。
出自: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扩展资料
主旨:
本文记叙了孔融幼时的一件趣事,生动地表现了孔融的早慧、机敏与博学,读来读去不禁击节赞赏,意兴盎然。
寓意:
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就像方仲永那样;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
作者成就影响:
刘义庆著有《幽明录》、《宣验记》等,皆已散佚,现只存《世说新语》一书。梁代刘孝标为《世说新语》作注,引书四百多种,与《世说新语》并行。
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的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如《雅量》中记述谢安和孙绰等人泛海遇到风浪,谢安“貌闲意说”,镇静从容,孙绰等人却“色并遽”、 “喧动不坐”,显示出谢安临危若安的“雅量”。
《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世说新语》对后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不仅模仿它的小说不断出现,而且不少戏剧、小说也都取材于它。
《幽明录》对后世影响也很大,如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曾广为流传,庞阿与石氏女魂相遇故事和唐人《离魂记》的情节相似,广平太守徐玄方女复活故事即《牡丹亭》本事的雏型,唐人编纂《晋书》时亦曾采取其中的资料。
- Chen
-
原文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 jí)。
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上前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恭敬而不安,手足无措。
- 北有云溪
-
原文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②,为司隶校尉。诣③门者,皆俊才清称④及中表⑤亲戚,乃通⑥。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⑦亲。”既通⑧,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⑨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⑩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 jí)。[1]注释1.【孔融】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建安元年(196),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疏》。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2]2.即李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现在河南襄城)人。当时颇有盛名,士有被其接纳者,名为“登龙门”。因与太学生首领郭泰等结交,反对宦官专权而被诬入狱。3.诣:前往,到。4.清称:有清高的名称。5.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6.乃通:才(予以)通报。 7.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8.既通:通报之后。既,已经。9.仆:我,谦称。10.先君,死去的祖先。11.仲尼:孔子,字为“仲尼”。12.伯阳:即老子,姓李,名耳。1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访您的祖先伯阳为师。先君,死去的祖先。师资,老师。当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说“有师资之尊”。14.奕(yì)世为通好:世世代代互相友好往来。15.莫:无。16.奇:对……感到奇怪17.语:告诉他。18.小时了了(líng lì):小时聪明。了了:聪明,有智慧。19.踧踖(cùjí):非常局促不安。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上去后,上前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局促不安。
- 北营
-
出自东汉时的一则关于孔融的典故,后来的人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读音 xiǎo shí liǎo liǎo。
“了了”古音应读作línglì,做聪明伶俐讲,意思是明白,聪明。不过现在大多都误读为liǎo liǎo。
释义 小时了了: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用法:作谓语。指人少年时聪明。
小时了了
近义词 幼而好学、年轻气盛[1]反义词 年少无知、少不更事[1]押韵词 不知头脑、直壮曲老
成语原文 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世说新语·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扎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扎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原文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家语第二-小时了了》)
基本字义 1.诣: 到,旧时特指到尊长那里去:~阙。~前请教。
2. (学业或技艺)所达到的程度:造~。苦心孤~(指刻苦钻研,达到别人不及的境地)。
3.坐:在座的。
4.仆:对自己的谦称。
5.奕世:累世。
6.通好:通家之好 7.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
7.了了:很聪明
译文 孔融十岁时,随父亲孔宙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望很高,任司隶校尉(纠察百官行为的官员),上门造访的人都是社会名流和皇亲国戚,才能进见。孔融到了(李元礼)家门门口,对守门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到前厅坐下。李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老子是师生关系,所以我和您是几代友好的亲戚。”李元礼和(在座的)宾客无不称奇。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有人把孔融的话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这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能干。”孔融听后答道:“想必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被说得)非常窘迫。
- 再也不做站长了
-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上前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恭敬而不安,手足无措。
- 康康map
-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上去后,上前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局促不安。
- 大鱼炖火锅
-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释义:
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坐。
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样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下赞赏他的聪明过人。
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韪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 苏萦
-
五年级下册的每课必练上有
- 西柚不是西游
-
小时侯聪明,长大了更有才华
- LuckySXyd
-
m
- 水元素sl
-
部分地方
- 陶小凡
-
相关资料
《世说新语》
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孔融
孔融(153~208年),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建安七子之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李元礼
(110—169),名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出仕之初举孝廉,后历任青州等地太守、乌桓校尉、徵度辽将军、河南尹。在各种文献中,评价都很高,号称“天下楷模”。
编辑本段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wěi)曰:“小时了了(líng lì),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cù)踖。
编辑本段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是一个司隶校尉。到他家去做客的人,都是那些才华出众、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下边的人通报上去后,和主人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指孔子,即孔丘,字仲尼)和您祖先伯阳(指老子,即李耳,又称老聃,字伯阳)有师徒之称,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的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一个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就非常尴尬。
- 余辉
-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全文阅读: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全文翻译: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注释:
1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建安元年(196),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疏》。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2.即李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现在河南襄城)人。当时颇有盛名,士有被其接纳者,名为“登龙门”。因与太学生首领郭泰等结交,反对宦官专权而被诬入狱。
3.诣:前往,到。
4.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5.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6.乃通:才(予以)通报。
7.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
8.既通:通报之后。既,已经。
9.仆:我,谦称。
10.先君,死去的祖先。
11.仲尼:孔子,字为“仲尼”。
12.伯阳:即老子,姓李,名耳。
1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访您的祖先伯阳为师。先君,死去的祖先。师资,老师。当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说“有师资之尊”。
14.奕(yì)世为通好:世世代代互相友好往来。
15.莫:无
16.语:告诉他
17.小时了了(líng lì):小时聪明。了了:聪明,有智慧
18..踧踖(cùjí):非常局促不安。
解释加点的字
人以其语语之
大未必佳
韪大踧踖
2.孔文举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
3.试谈谈本文表现了孔文举怎样的性格特点?
4.陈韪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言外之意是什么?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案:1话语 告诉 长大 很
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又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陈现在“不佳”,来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
3.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出言不逊、恃才傲物
4.孔文举以后未必聪明;陈韪现在很一般,是个庸才。
孔融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反驳的。顺水推舟。
- 可桃可挑
-
cvf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原文及翻译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翻译:孔文举(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文举到了他家门口,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上前坐下来。李元礼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文举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那些宾客没有一个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文举的话告诉给他。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文举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后非常不安。这是《世说新语》的一段,主要讲述了孔文举小时候聪慧过人,懂得为自己争取机会的故事。2023-08-06 01:05:232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翻译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2023-08-06 01:05:382
“小时了了,大必未佳”主要意思
小时候聪明伶俐,大了未必能成才。2023-08-06 01:05:551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言外之意是:前文出现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即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意在讽刺对方现在并不聪明。出处: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原文: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白话译文: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扩展资料“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对人的启示: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就像《伤仲永》中的仲永,仲永的聪明颖悟是“受之天”,即来自天赋,而且他的天赋远超于一般的有才能的人,幼时聪慧。但缺乏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天赋这样好的仲永,没有受到后天的培养教育,尚且沦为众人;那么天赋本属平常的一般人,如果再不受教育,连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不行,依旧沦为“大未必佳”的下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说新语》三则原文与译文2023-08-06 01:06:111
文言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翻译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u ji). 翻译: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上前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恭敬而不安,手足无措.2023-08-06 01:06:381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翻译。
1、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2、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扩展资料王戎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王戎曾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动声色,别人问他为何如此,答曰:“树在道旁而多果实,果实必定是苦的。”验证之后,果然如此。2023-08-06 01:06:451
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
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2023-08-06 01:07:022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
就是小时候很聪明 长大之后不一定很优秀2023-08-06 01:07:534
韪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翻译?
韪说:“小时候很了不起,大了不一定出色”。2023-08-06 01:08:111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刘义庆)全文及翻译
作者或出处:刘义庆 古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2023-08-06 01:08:171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及及原文
1、指人少年时聪明,长大后不一定有出息 。 2、《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的故事,本文记叙了孔融幼时的一件趣事,生动地表现了孔融的早慧、机敏与博学,读来读去不禁击节赞赏,意兴盎然。 3、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2023-08-06 01:08:241
文言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言外之意是什么
小时候还可以,大了就不一定了,指事情在发生过程中可能会改变现状“小事了了,大未必佳”。改自于“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孔融的故事。把中国一句古训略微改一下可以叫“小事了了,大未必佳”。这里的小事并不是说什么都亲自过问,而且人也不可能有那经历,做为上层建筑太多花时间注意小事的话,大事那就真的未必佳了。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2023-08-06 01:08:321
文言翻译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隽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众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蹴踖。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都是杰出的人才、享有清名的人,以及他的中表亲戚,只有这些人才被允许通报进门。孔文举到了他门口,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孔文举进去坐在前面。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啊?”孔文举回答说:“从前我的先人孔仲尼和您的先人李伯阳有师友之亲,这样说来,我与您不是世代通家之好吗?”李元礼和宾客们对他的回答没有不感到惊奇的。这时,太中大夫陈韪刚进来,有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陈韪说:“小时聪明伶俐,长后大未必会怎么样。”孔文举说:“照您这样说,您小时候一定是聪明伶俐的了!”陈韪非常尴尬。2023-08-06 01:08:411
孔文举年十岁文言文翻译 孔文举年十岁原文翻译
1、译文: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那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誉,任司隶校尉;登让造访的都必须是才子、绅士和内外支属,才让转达。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转达后,入门就坐。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样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来宾们无不赞赏他的伶俐过人。太中医生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伶俐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伶俐的了。”陈韪听了,感应很难为情。 2、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祖先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的通好也。”元礼及来宾莫不奇之。太中医生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惭。2023-08-06 01:08:481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阅读答案
1.孔文拜访李元礼2.能即使而正确的应对话3.小时有才(很聪明)长大了不一定还是最好的 反驳他 给他个下马威4.难以应对2023-08-06 01:09:045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原文及翻译
原文如下: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翻译: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作者简介刘义庆(403年~444年),字季伯,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南郡公。永初元年(420年)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元嘉时,历仕秘书监、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著有《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聪明过人,爱好文学。在诸王中颇为出色,十分得到看重。13岁时,受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历任左仆射、江州刺史。2023-08-06 01:09:381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什么意思?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是: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此语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的故事,本文记叙了孔融幼时的一件趣事,生动地表现了孔融的智慧、机敏与博学,读来读去使读者不禁击节赞赏,意兴盎然。2023-08-06 01:09:562
汉译英“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A smart child may not grow to be a man of achievements.One who is quite smart as a child do not necessarily achieve much as an adult.2023-08-06 01:10:043
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时候优秀,长大后未必也会优秀。“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直译为我猜您小时候一定很优秀,言外之意是对方现在挺平庸。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家语第二》,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手足无措,忐忑不安。2023-08-06 01:10:161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译文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译文: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的故事,本文记叙了孔融幼时的一件趣事,生动地表现了孔融的智慧、机敏与博学,读来读去使读者不禁击节赞赏,意兴盎然。《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后来的人就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所以我们应用时便不能将它来称赞别人,否则将被人误解你有心讥剌、轻视人了。2023-08-06 01:10:241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篇文章的翻译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2023-08-06 01:10:391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言文详细解释
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上前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恭敬而不安,手足无措。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2023-08-06 01:10:553
《小时了了》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人才555555555552023-08-06 01:11:0612
古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翻译
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2023-08-06 01:11:542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较好2023-08-06 01:12:072
文言文翻译小时了了
1. 翻译文言文《小时了了》 白话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膺名气很大,担任司隶校尉的职务。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名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去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膺的亲戚。”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李膺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 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局促不安。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扩展资料: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的故事,本文记叙了孔融幼时的一件趣事,生动地表现了孔融的早慧、机敏与博学,读来读去不禁击节赞赏,意兴盎然。 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 道理启发: 后来的人就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 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所以我们应用时便不能将它来称赞别人,否则将被人误解你有心讥剌、轻视人了。 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366303231无用的材料,就像方仲永那样; 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 在另一方面,再说别的不足时,是不是应该仔细的思考一下呢?不假思索,有时候也是不能随便运用的。 2. 文言文《小时了了》的翻译 是这个吧,让梨那位的故事?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zhidao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小时了了 翻译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回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答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满意望采纳。 3. 翻译文言文《小时了了》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4. < >文言翻译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隽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众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蹴踖。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都是杰出的人才、享有清名的人,以及他的中表亲戚,只有这些人才被允许通报进门。 孔文举到了他门口,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孔文举进去坐在前面。 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啊?”孔文举回答说:“从前我的先人孔仲尼和您的先人李伯阳有师友之亲,这样说来,我与您不是世代通家之好吗?”李元礼和宾客们对他的回答没有不感到惊奇的。这时,太中大夫陈韪刚进来,有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 陈韪说:“小时聪明伶俐,长后大未必会怎么样。”孔文举说:“照您这样说,您小时候一定是聪明伶俐的了!”陈韪非常尴尬。 5. 求古文翻译[小时了了] 出处: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6. 求古文翻译[小时了了] 出处: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7. 翻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言文.帮个忙.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8. 古文小时了了中孔文举是怎样语出惊人的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乃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窘迫. 孔融十岁时拜访洛阳的李膺,李膺名气很大,寻常人无从拜访,因此孔融在门口自称世交,李膺纳闷,带进来一问,孔融说孔子曾向老子(李耳)问礼,孔李当然是世交,让满屋的人都称奇.陈韪从外面进来知道后就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当场反诘:“想君少时,必然了了.”一语更是让老陈非常尴尬. 古人的逻辑思维水平实在有限,孔融的话其实大有问题,今人很容易就发现这是一个简单的偷换概念的错误,只有“小时了了,大必不佳”才能推断出“想君少时,必然了了”,孔融正是将陈韪的“大未必佳”偷换成“大必不佳”,才成为反诘陈韪的有力武器,可惜大家都没有反应过来,反而成就了孔融的美名. 再者陈韪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本也是一番好意,在提醒孔融为人当注意内敛,不要靠一些小聪明沾沾自喜.可惜孔融并没有领会陈韪的好心,反而用一个错误的逻辑推论来反诘.此事也可以看出孔融不但小聪明,而且器量小,没有虚怀若谷之心,听不得反面意见, 小时候这样倒也无防,只是孔融将这个特点一直保留终身,为其和其子都带来杀身之祸.最终孔融父子皆受了这种哗众取宠的小聪明之累,死于非命,不得不让人深思.孔融经常用这种风格讽刺曹操,终于得罪了曹操,被收监,而两个儿子居然神情自若地下棋,别人问他们为什么不逃,结果小孩说“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本来曹操只杀孔融,但听说此事后,忌惮孔融的两个儿子如此明白事理,便有了斩草除根之心,因此孔融的两个儿子也抓去被杀.有时想想,那时的名士,如孔融、弥衡、杨修之流,以小聪明哗众取宠而致杀身之祸,他们的命运又是多么的相似.。 9. 【小时了了阅读答案翻译下列句子:(1)莫不奇之(2)昔先君仲尼与 ① 孔融字文举,东汉末鲁人,孔子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对曹操多非议,为其所杀.② 李膺字元礼,东汉末清议领袖之一③ 俊才:才智出众的人.清称:指有名望的人.中表:指与姑母、舅母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通:通报,传达.④ 府君:汉代人称太守为府君.李府君,指李元礼.⑤ 君:您,表尊称.仆:我,表谦称.⑥ 先君:先人.指前辈,祖先.仲尼:孔子字仲尼.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师资:老师.孔子曾向老子请教.⑦ 奕世:累世.通好:通家之好,汉魏以师友为通家.⑧ 了了:聪明伶俐.⑨ 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一)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人以其语语之 (参考答案:前者是名词,话语;后者是动词,告诉)②大未必佳 (参考答案:长大)③韪大踧踖 (参考答案:很)(二)孔文举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参考答案: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又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陈韪现在“不佳”,来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其实这个命题并不正确,孔文举在诡辩.)(三)试谈谈这篇短文表现孔融少年时的什么性格特征?(提示:聪明机智、出言不逊、恃才傲物、狂放自大.)陈韪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孔融说这话的反击方法是什么?(参考答案:孔文举以后未必聪明; 陈韪现在很一般,是个庸才; 反击方法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趣味题(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拜访李元礼.李元礼的家里当时有很多宾客在座,大家对年仅十岁的孔融竟能这样博学和随机应变感到惊奇.正在这时一个叫陈韪的人来拜访李元礼.陈韪也是一名有些名气的学者.在座的宾客就将孔融刚才的表现告诉他.谁知陈韪却不以为然,当着孔融的面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时候虽然很聪明,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道:“我想陈先生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言下之意,陈韪是一个庸才.陈韪被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2023-08-06 01:12:201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翻译 时李元礼有盛名: 元礼与客莫不奇之 ,奇: 人以其语语之,语:
原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 jí)。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上前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恭敬而不安,手足无措。2023-08-06 01:12:301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言文翻译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的文言文翻译是年幼时聪明的年轻人并不一定能够成就非凡。蓺蓺子弟方,初年勇未必成杰。(蓺蓺:年幼聪明;子弟:年轻人;方:但是;初年:幼年;勇:聪明;未必:未必;成杰:成为伟人)在这句话中,"蓺蓺子弟方"表示年幼时聪明的年轻人,"初年勇未必成杰"表示年少时的聪明并不一定能够成为伟人。整句话的意思是,年幼时聪明的年轻人并不一定能够成就非凡。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坐。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样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下赞赏他的聪明过人。太中大夫陈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疑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听了,感到很难为情。语言表达这句话意味着光靠聪明才智和天赋,并不能保证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或是未来取得杰出的成就。它提醒人们不要只依赖于年少时的才智,而要通过不断努力和成长来追求更高的成就。这句话的道理在很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都存在,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和努力,不要过于自满或轻视后续的努力与进步。2023-08-06 01:12:371
小时了了,及大未必佳的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成语拼音:xiǎo shí liǎo liǎo,dà wèi 成语用法:作定语;用于评说别人。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了了:聪明伶俐,明白事理。指人少年时聪明,长大后不一定有出息。 成语来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成语造句: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10岁的孔融去拜见大名鼎鼎的河南太守李元礼,以李元礼亲戚的名义求见。李元礼不认识他,他则把老子与孔子的后人关系扯为亲戚。太中大夫陈韪讥笑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即反唇相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小字开头的成语 小时了了 小鹿触心 小时了了 小杖则受 小巫见大 小鹿儿心 小心翼翼 包含有小字的成语 大材小用 雕虫小技 出山小草 小鹿儿心 小巫见大 小杖则受 以小人之 小时了了 小鹿触心 小时了了2023-08-06 01:12:551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所有字词翻译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非常窘迫。2023-08-06 01:13:042
《小时了了》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是什么?
翻译: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小时了了》阅读答案:1、话语、告诉、长大、很。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又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陈现在“不佳”,来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3、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出言不逊、恃才傲物。4、孔文举以后未必聪明;陈韪现在很一般,是个庸才。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 jí)。人物介绍:孔文举:又称孔融,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建安元年(196),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疏》。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李元礼:即李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现河南襄城)人。当时颇有盛名,士有被其接纳者,名为“登龙门”。因与太学生首领郭泰等结交,反对宦官专权而被诬入狱。2023-08-06 01:13:131
人以其语语之和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现代意思.
“小时了了”( xiǎo shí liǎo liǎo) 出处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选用了文中陈韪(wěi)的话.“了了”古音应读作(líng,lì),做聪明伶俐讲,意思是明白,聪明.偏正式用法.说明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指不能只看到事物或人的表面现象.2023-08-06 01:13:291
小时了了的小古文注释?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才俊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译文】孔融(字文举)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膺有很大的名气。做司隶校尉。到他的门下拜访他的人,都是有出众才干和很高名誉的人以及他的内外亲属,才能通报进门。孔融来到他的门前,对负责通报的官吏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通报以后(孔融进门),上前坐下来。李膺问他说:“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名丘,字仲尼)和您的先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师生关系,这就意味着我和您两家世世代代互相友好啊。”李膺以及(在座的)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来,其他人就把孔融(刚才说)的话告诉了他,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不一定很有才华和成就。”孔融(马上)说:“我想您小的时候,一定是非常聪明的。”陈韪(听了这话)感到特别地局促不安。【注释】1、孔文举:即孔融(153-208),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少有异才,勤奋好学。2、李元礼:即李膺(110-169),字元礼。东汉名士。汉安帝时官至太尉。3、盛名:盛大的名声。4、为:做(官);担任(官职)。5、司隶校尉:官职名。6、诣:往;到……去。7、俊才:也作“俊材”,卓越的才能。也指才智卓越的人。8、清称:美誉。也指有名望的人。9、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子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子女为内表,合称中表。10、亲戚:指内外亲属。泛指亲人。11、乃:才。12、通:通报。13、府君:汉代对太守或郡守的尊称。李膺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其“府君”。14、既:已经。15、前:动词。上前。16、仆:谦称,我。17、对:回答。18、先君:这里指祖先。19、仲尼: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20、伯阳: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1、师资:师生;师徒。22、是:这。23、奕世:世代;代代。24、通好:彼此友好往来。25、宾客:客人的尊称。26、莫:无指代词,没有人;没有谁。27、奇:对……感到奇怪或惊奇。28、太中大夫:官职名。29、陈韪:其人不明,疑当为陈寔(104-187),东汉名士,曾任太丘长,后世称为陈太丘。与其子陈纪、陈谌都有高名。时号“三君”,又以清高有德闻名天下,与钟皓、荀淑、韩韶合称“颍川四长”。死后谥文范,世称文范先生。30、语语:前一个,名词,话。后一个,动词,告诉。31、了了:聪慧;聪明。32、佳:好;优秀。33、必当:一定是。34、大:非常;特别。35:踧踖(cu四声ji二声):局促不安的样子。2023-08-06 01:13:381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
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还很聪明!!!2023-08-06 01:13:5710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什么意思?
这个有删减了,孔融之后好像又说了的意思是:那大人您应该是现在聪明才对。2023-08-06 01:14:263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全文翻译
a clever boy doesn"t bound to make a clever man2023-08-06 01:14:512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译文)
小的时候表现平平,长大了也未必会好2023-08-06 01:15:052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译文)
先生小时,必绝顶聪明!2023-08-06 01:15:192
急!~~ 文言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翻译
诣:到……去仆:我,表谦称。奇:对……感到奇怪孔融的辩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是。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先君:先人。指前辈,祖先。仲尼:孔子字仲尼。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师资:老师。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说明孔融以累世通家之好为名,说自己与李元礼有亲戚关系,可见其聪明。其实不是真正的亲戚。2023-08-06 01:15:452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言文翻译
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2023-08-06 01:15:592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是: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的故事,本文记叙了孔融幼时的一件趣事,生动地表现了孔融的智慧、机敏与博学,读来读去使读者不禁击节赞赏,意兴盎然。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2023-08-06 01:16:122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言文翻译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翻译: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膺名气很大,担任司隶校尉的职务。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名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去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膺的亲戚。”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李膺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局促不安。2023-08-06 01:16:192
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翻译?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2023-08-06 01:16:461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什么意思?
意思是: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膺名气很大,担任司隶校尉的职务。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名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去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膺的亲戚。”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李膺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局促不安。出处:《世说新语·言语第二》——南朝·刘义庆扩展资料创作背景《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刘裕对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刚登基便先后杀了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拥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为担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弑的悲剧,严格控制并杀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员,这其中就包括名将檀道济。在这样的背景下,刘义庆不得不加倍小心谨慎,以免遭祸。本传言“太白星犯右执法,义庆惧有灾祸,乞求外镇。”这实际上是刘义庆借故离开京城,远离是非之地。尽管文帝下诏劝解宽慰但架不住刘义庆“固求解仆射乃许之”。刘义庆终于得以外镇为荆州刺史。外镇后的刘义庆仍然如同惊弓之鸟,心有余悸。他处在宋文帝刘义隆对于宗室诸王怀疑猜忌的统治之下为了全身远祸,于是招聚文学之士寄情文史编辑了《世说新语》这样一部清谈之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说新语2023-08-06 01:16:551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言外之意是:前文出现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即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意在讽刺对方现在并不聪明。出处: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原文: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白话译文: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扩展资料“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对人的启示: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就像《伤仲永》中的仲永,仲永的聪明颖悟是“受之天”,即来自天赋,而且他的天赋远超于一般的有才能的人,幼时聪慧。但缺乏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天赋这样好的仲永,没有受到后天的培养教育,尚且沦为众人;那么天赋本属平常的一般人,如果再不受教育,连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不行,依旧沦为“大未必佳”的下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说新语》三则原文与译文2023-08-06 01:17:061
“小时了了,大必未佳”主要意思
意思是: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了了:聪慧。出自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原文选段: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__。译文: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局促不安。扩展资料创作背景:《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道理启示: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2023-08-06 01:17:151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
意思是说,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了就未必那么聪明了。2023-08-06 01:17:323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译文^_^3Q
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2023-08-06 01:17:381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言外之意是:前文出现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即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意在讽刺对方现在并不聪明。出处: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原文: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白话译文: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扩展资料“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对人的启示: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就像《伤仲永》中的仲永,仲永的聪明颖悟是“受之天”,即来自天赋,而且他的天赋远超于一般的有才能的人,幼时聪慧。但缺乏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天赋这样好的仲永,没有受到后天的培养教育,尚且沦为众人;那么天赋本属平常的一般人,如果再不受教育,连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不行,依旧沦为“大未必佳”的下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说新语》三则原文与译文2023-08-06 01:17:451
SOS《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译文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2023-08-06 01:18:041